|
|
|
|
技術開發需求表 |
單位名稱 |
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 |
通訊地址 |
江蘇省無錫市清舒道99號雪浪小鎮10號樓 |
郵 箱 |
ruoshui.cpy@xuelangyun.com |
聯系人 |
陳芃宇 |
手 機 |
17634336936 |
單位簡介:(請簡要描述規模,主導產品,行業影響等主要指標) 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創辦于無錫雪浪小鎮,國內首創雪浪OS智能制造數字底座系統,面向航空航天、工程機械、船舶、新能源等高端裝備行業的設計與制造領域,提供AI for science、建模仿真優化一體化、數字主線及工業知識中臺等解決方案,自主MetaD-MDO研發多學科聯合仿真與優化軟件、MetaD-SDMTDM仿真與試驗數據智能管理軟件、MetaM工廠仿真與優化軟件、RTO-PLUS流程實時優化軟件實現國產化替代。在機械與化工方向具備深度的高校與研發機構資源,累計聯合參與并負責近10項工信部與科技部重點項目,是中國商飛、中航工業、中鐵裝備、鐵建重工、徐工、濰柴、吉利等長期合作伙伴,工信部認定的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 |
技術需求名稱 |
國產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 |
需求內容:(請列出具體的指標參數,明確新產品開發方向,科技成果類別、范圍等) 1. 全身動力學控制算法 描述:面向人形機器人高動態行走的全身控制問題,突破人形機器人多體動力學實時模型、基于全身力矩的模型預測控制、長距離離線身體姿態和落足點規劃、在線步態規劃與實時姿態跟蹤、面向仿人機器人高爆發關節伺服阻抗控制等關鍵技術。形成人形機器人高動態行走控制方法,在人形機器人實物平臺上進行實驗驗證。 預期目標:到2025年,建立人形機器人高動態行走控制算法,可支持具有雙足、雙臂、腰、髖、膝、踝等不少于28個自由度的人形仿生機構。支撐人形機器人實現平地、斜坡、臺階、非平整路面、松軟路面等環境的高動態行走,平地最大行走速度≥4km/h, 最大奔跑速度≥9km/h。 2. 人形機器人的端到端仿真開發平臺 描述:面向人形機器人對端到端智能控制軟件平臺的迫切需求,突破機器人多智能體與復雜環境建模技術,面向機器人自主學習與技能發育的通用強化學習算法庫,研發域隨機化及GPU并行計算的訓練與演進技術;研制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端到端仿真開發平臺,鼓勵開源開放的新方法和新機制,并在人形機器人上開展應用驗證。 預期目標:到2025年,研制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端到端仿真開發平臺,具有友好的開發界面。支持動態環境的推理、技能強化和具身安全演進,支持大規模并行GPU機器學習訓練,同一場景下并行開展訓練的機器數量不低于1000個。 3. 人形機器人的機器腦智能控制技術 描述: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大腦”模型,實現人形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行為控制、人機交互能力。開發控制人形機器人的“小腦”模型,搭建運動控制算法庫,建立網絡控制系統架構。面向特定應用場景,構建人形機器人仿真系統和訓練環境,支撐快速低成本的技術創新。支持人形機器人算力設施建設部署,強化機器人具身智能,加速大模型訓練迭代和相關產品落地應用。 預期目標:到2025年,構建特定場景的人形機器人多模態環境感知-自然語言-運動規劃數據集,具有感知能力、語音識別能力、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任務決策與規劃能力,建立不低于100億的典型任務參數集,自動化處理任務的類型不低于100種,并能夠在人形機器人上實現應用。 4. 面向工業制造的典型應用 描述:圍繞工業4.0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要求,針對智能制造場景中復雜設備操作、復合工具使用、人機協同作業等任務需求,研制環境適應性強、具備穩定行走能力、可自主操作工具與決策、融入智能制造數字化信息體系的面向工業制造的人形機器人。 預期目標: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在制造業領域實現應用突破,實現制造業環境中穩定行走速度不低于3km/h,可以操作不低于10種設備或工具,綜合工況續航不低于4h。整機通電后準備時間小于5min。 6. 執行器 面向人形機器人高爆發移動需求,突破高功率密度液壓伺服執行器,打造高緊湊液壓馬達、缸、泵、閥及一體化單元系列產品。突破高力矩密度減速器、高功率密度電機、伺服驅動器等融合的高精度電驅動執行器,打造電驅動旋轉關節、電推桿產品。 |
驗收時間 |
無時間限制 |
所屬領域 |
工業互聯網 |
合作方式 |
面議 |
項目基礎及支撐條件 |
(項目所處階段、儀器設備、廠房等;新項目說明擬投入資金及生產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