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可禮教授在《學海》2020年第5期發表的《亨利·列斐伏爾的三元辯證法》一文,顛覆了我們對唯物辯證法的認知,有助于我們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唯物辯證法的本真含義。人們通常把唯物辯證法理解為兩個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實質上是形而上學的二元論思維模式。法國哲學家亨利·列斐伏爾指認唯物主義辯證法是三元辯證法,因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不僅提出了辯證法的“三位一體公式”,而且運用它闡述了勞動、資本、土地,或者說工資、利潤、地租之間的三元辯證關系。在列斐伏爾看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不僅體現在“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即“一分為二”,而且表現在“一分為三”與“合三為一”的對立統一方面。三元辯證法包含正反合三個項,其中第三項既與前兩項相似,又迥然不同,是一個開放性選項,能兼顧矛盾各方利益,并且通過他性來言說與批評。這個變異的、他者化的第三項,拆解了僵化、封閉、非此即彼的邏輯結構,重構其為包容、開放、亦此亦彼的三元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著豐富的三元辯證法思想,凸出了“和”在三元辯證法中的核心地位,科學地表述了歷史發展的動力因以及人類生活的空間形態等內容,使三元辯證法由非至上性相對真理不斷“趨近”至上性絕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