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們都這么用心教學,何愁思政課講不好、學生不愛學!”近日,2018年第一期“思想政治理論課青椒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講,在網絡直播平臺聽了幾名北京高校思政課優秀青年教師分享的教學心得后,西南大學教師王永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
“青椒論壇”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舉辦的思政課教學系列講座論壇之一。該中心以中國人民大學為牽頭單位,通過搭建思政課資源平臺、培養優秀學生和優質師資等途徑,積極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給教學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服務
“高精尖不是理工科的專利,思想政治理論課也需要追求高精尖。我們致力于把全國最頂尖的學者、最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吸引過來,采用最前沿、最先進的方式方法改進課堂教學和評價,不斷推出思政教育精品力作。”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吳付來告訴記者。
“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就是要徹底改變思政課抬頭率不高的問題。”吳付來介紹,中心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的綜合優勢,立足北京、輻射全國,集中精力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大資源平臺,包括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文獻支撐平臺、豐富優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高效便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數字化教學平臺、科學權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估平臺、及時全面的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分析平臺,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資源庫”。
據了解,平臺建設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前三個平臺為一期建設任務,已于2016年9月上線試運營,將于近期正式上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估平臺和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分析平臺為二期建設任務,將于2018年6月建設完成。
給思政課教師“充電”
讓學生愛上思政課,關鍵要抓住師資培養這個“牛鼻子”。
中心既邀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面的頂級專家學者和思政課教學名師舉辦“名師講壇”,也組織優秀青年教師開展“青椒論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式方法等問題進行探討,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了一個線下切磋學習的平臺。
在線上,相關教學資源歸納整合后將會形成匯集文獻、資料、圖片、案例、課件、難點解析、示范教學、實踐案例等課堂教學資源庫,目標是打造國內資源量最大、門類最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平臺。目前,7萬多條課程資源已經上線。
“思政課教師依賴教科書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外,教師的個人閱歷和視野也很重要。”在吳付來的構想中,中心未來計劃組織一批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思政課骨干教師前往有社會主義思想、組織、運動、政權的國家和地區,與那里的政要、政黨領導人、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通過橫向比較,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性與優越性,進一步堅定教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師們把交流中獲得的鮮活資料成果反哺運用到思政課課堂教學中,一定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小軟件發揮大作用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史上實現了首次“地毯式”全覆蓋大調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負責開發設計的“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聽課記錄系統”功不可沒。
該系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及相關活動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使用者無需安裝即可通過微信直接使用,操作界面簡潔清晰;專家可自主選擇聽課學校并添加課堂信息,根據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4個維度共12項指標對教師授課情況進行打分,并從突出優點和可改進方面提出具體評價意見;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掃描課堂二維碼對課堂作出評價,增強課堂參與度與獲得感。
此次大調研,共有206名全國專家、716名隨行教師、3萬多名學生使用該系統,匯總3000堂聽課記錄與3萬多份有效問卷。
“數據匯總后,中心組織人員從課程評價結果的學校分布、學科分布、地域分布等方面進行數據分析,并形成《2017年全國高校思政課聽課記錄分析報告(初稿)》提交教育部,為切實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供對策建議。”吳付來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