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以新型網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的迅猛發展將為高校信息化發展注入強動力。那么如何將數字技術與高校的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學科發展、科學研究、管理與服務創新等各項工作融合是高校在“十四五”信息化規劃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篇報告從國家政策部署、數字技術影響下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以及高校信息化專家思考三個層面展開,梳理了解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規劃中可能會關注的重點。內容恐有疏漏,煩請不吝指正。
目錄
1、國家“新基建”政策梳理
1.1 “新基建”概念發展時間脈絡梳理
1.2 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政策梳理
1.3 國家建設教育專網的重大決策部署
1.4 大數據戰略部署政策梳理
1.5 人工智能戰略部署政策梳理
1.6 5G產業戰略部署政策梳理
1.7 教育政策中涉及數字技術的相關要求1.8《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涉及數字技術相關要求
1.9《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涉及數字技術相關要求
2、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
2.1 新型網絡基礎設施、云、AI 的融合創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作用
2.2 趨勢一:未來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光纖+WLAN+5G)將向“純IPv6” 演進
2.3 趨勢二:在數字技術影響下,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
2.4 趨勢三:在數字技術影響下,未來教育教學模式將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2.5 趨勢四:在數字技術影響下,教學資源共享的內涵被不斷擴大
2.6 趨勢五:在數字技術影響下,大數據分析是破解教育難題新途徑
2.7 趨勢六:信息安全與數據隱私安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的保障
2.8 趨勢七:高等教育IT預算及互聯網出口帶寬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9 預測:未來高等教育教學四種可能的發展場景
2.10 預測:塑造未來高等教育教學的技術趨勢
3、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專家思考
3.1 “十四五”規劃:高校將進入IT治理時代
3.2 “十四五”規劃:IT治理中“數據”是治理核心
3.3 “十四五”規劃:IT治理中“云”是治理難點
3.4 “十四五”規劃:“新基建”技術與高校信息化融合
3.5 “十四五”規劃:高校IT發展關鍵詞“連通”“融合”
3.6 “十四五”規劃:始終將網絡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正文
1 國家“新基建”政策梳理
1.1 “新基建”概念發展時間脈絡梳理
我國開始加快實施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核心的“新基建”國家戰略
1.2 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政策梳理
1.3 國家建設教育專網的重大決策部署
1.4 大數據戰略部署政策梳理
自2014年以來,我國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謀篇布局經歷了四個不同階段。
1.5 人工智能戰略部署政策梳理
部分資料來源:《2020騰訊人工智能白皮書》
1.6 5G產業戰略部署政策梳理
1.7 教育政策中涉及數字技術的相關要求
1.8《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涉及數字技術相關要求
1.9《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涉及數字技術相關要求
2020年6月16日,為發展“互聯網+職業教育”,規范、引導職業院校在新形勢下的信息化工作,教育部發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要求各省教育廳、各市教育局參照執行。
職業院校數字校園的組成
2 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
2.1 新型網絡基礎設施、云、AI 的融合創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作用
在數字經濟時代,在數據產生、傳輸、存儲、計算、分析和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光纖+WLAN+5G)、云和 AI 相互融合,形成數字經濟新時代從終端、邊緣到中央云的一體化生產工具,從大數據 中“精煉”出更多的應用價值。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5G+云+AI”: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引擎》
2.2 趨勢一:未來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光纖+WLAN+5G)將向“純IPv6” 演進
近年來,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極大提高了IP地址需求,IPv6逐漸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根據思科提供的全球IPv6 部署情況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6月,綜合IPv6部署率在30%左右或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占了地圖面積一半以上。
2.3 趨勢二:在數字技術影響下,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
隨著大數據、AI等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成熟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
2.4 趨勢三:在數字技術影響下,未來教育教學模式將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我國開始加快實施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核心的“新基建”國家戰略
資料來源:北京師范大學陳麗《互聯網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
2.5 趨勢四:在數字技術影響下,教學資源共享的內涵被不斷擴大
學校和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得資源的唯一渠道,除了學校的資源、在線資源,還有全社會的資源,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優勢資源,通過互聯網可以把這些資源共享起來。
互聯網支撐各類資源的共享。除數字資源共享以外,還可共享“教師資源”、“環境資源”等等,政府、學校以及產業之間應探索支持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與新制度。
資料來源:北京師范大學陳麗《互聯網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
2.6 趨勢五:在數字技術影響下,大數據分析是破解教育難題新途徑
基于大數據的科學決策和個性化服務。通過大數據,精準認識到學生發展的個性化的特點和規律,用科學的方法來揭示教育規律。未來學校可以利用多維數據的聯動來幫助決策。如可以基于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精細的診斷,個性化的推送。
資料來源:北京師范大學陳麗《互聯網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
2.7 趨勢六:信息安全與數據隱私安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的保障
2.8 趨勢七:高等教育IT預算及互聯網出口帶寬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高校IT預算及互聯網出口帶寬情況: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網絡”《張蓓:海外名校信息化的“奢華程度”讓我吃驚》
我國高校2019年互聯網出口帶寬平均為 7.1G,與國際差距較大。
根據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19年高校互聯網接入服務市場調查》,我國高校總帶寬平均約為7.1G,其中:雙一流高校帶寬平均為13.5G、普通本科帶寬平均為8.2G、高職高專帶寬平均為3.4G。
2.9 預測:未來高等教育教學四種可能的發展場景
《2020年地平線報告(教學版)》采用未來研究所(IFTF)的前瞻性方法預測高等教育教學的未來,描繪四種可能的未來發展場景。每種場景都是從2030年的角度想象的,反映高等教育21世紀20年代的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發布《2020年地平線報告(教學版)》
2.10 預測:塑造未來高等教育教學的技術趨勢
資料來源: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發布《2020年地平線報告(教學版)》
3 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專家思考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高校常規的教學管理流程。在大范圍的疫情防控過程中,高校信息化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支撐作用。疫情防控是對高校信息化建設能力的檢驗,也必然會深刻地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的信息化建設。
根據中國教育網絡雜志對高校信息化部門的調研和采訪發現,高校信息化工作者有著這樣的共識:
疫情將推動高校進入IT治理時代,其中“數據”是治理核心,而“云”技術則是治理難點。
落實“新基建”技術與高校信息化融合。
將網絡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3.1 “十四五”規劃:高校將進入IT治理時代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網絡”《眾議:疫情將如何影響高校信息化?》
3.2 “十四五”規劃:IT治理中“數據”是治理核心
數據治理,是高校信息化工作一直以來的難點,也是“十四五”信息化規劃中,推動高校走向IT治理的核心內容之一。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網絡”《眾議:疫情將如何影響高校信息化?》
3.3 “十四五”規劃:IT治理中“云”是治理難點
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高校信息化部門老師不約而同地提到“混合云”建設。對于不少高校來說,疫情之前,糾結于是否上云;而疫情過后,重點考慮怎么用好云。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網絡”《眾議:疫情將如何影響高校信息化?》
3.4 “十四五”規劃:“新基建”技術與高校信息化融合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網絡”專輯《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規劃》
3.5 “十四五”規劃:高校IT發展關鍵詞“連通”“融合”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網絡”《眾議:疫情將如何影響高校信息化?》
3.6 “十四五”規劃:始終將網絡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來源:賽爾網絡市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