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過程,無論是成功還是暫時的失敗,對人生經歷而言都是一筆財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大學生把創業的過程體驗和經歷看成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積累,懷揣“年輕不怕失敗”座右銘的大學生,把創業的經驗看成是增加自己競爭力的砝碼。
創業代表:桂林展鵬銳意設計傳媒公司
王朕和他的團隊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設計系大三的學生。王朕的公司主要從事動畫設計、影視包裝、VI設計等業務。
“以前其實就想過創辦設計公司,但是由于缺乏各方面經驗特別是社會經驗,所以我們不敢去做。”王朕說,他是抱著學習和創業的激情加入大學生創業園的,“學校和創業園提供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讓我感到沒什么壓力,做起來很輕松,又可以實實在在地接觸到社會,學習創業整個過程。”
對于創業的結果,不管成功或失敗,王朕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所以他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和團隊一起激情洋溢地創業。“現在剛開始,創業園和學校對我們幫助很大,在政策和社會經驗等各方面都進行引導和培訓。一些我們在學校很難學習到的知識,如與客戶接洽的技巧、公司的運作、一個項目的操作流程、市場的運行機制等都能在創業園學到。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又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轉化成了生產力。”
“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在設計方面的實力比起市場毫不遜色,而且人員配置靈活, 成本比成型的公司要少得多,在收費上,客戶可以得到優惠。”
過來人的經驗和體會:大學生創業需要多方面分析可能性
董剛認為,創業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什么。“這個責任不單是對自己,還包括對社會、對家庭以及對自己創業合伙人的責任。”
董剛覺得,在明確了責任后,就要對個人的創業條件進行分析,制定職業生涯計劃,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項目可以是技術類的,也可以是通過分析后發掘新市場的,有好的創業項目,才可能在創業道路上順利前進。
“另外,積累社會經驗,在社會上歷練是創業不可缺的過程。”董剛和他的團隊一致認為,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建立經營思路,設計市場進入策略;培養和鍛煉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創新、決策和領導的能力等等,都需要在社會的實踐中摸索。
除了借助政策扶持外,大學生創業者必須要學會理財,對經營項目的投資、籌資、成本、收益等作出科學合理的測算,學會財務管理知識。
李曉歡則認為,大學生創業,技術、團隊和資金是三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其中團隊最為重要。“我之前在學校擔任學生會主席,在學校有很廣的人脈關系,所以很幸運能組建現在這樣一個有效的團隊,他們在公司的運作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李曉歡說,目前很多大學生有想法,有很多大學生有一定的技術,但就是兩者無法整合到一起。做技術的跳不出做技術這個圈子,不會管理和經營,團隊不整齊,就不會令事業有起色。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 版權所有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錢藕路1號 郵編:214153 電話:0510-88266522 ,13771427157 傳真:0510-88266522 蘇ICP備1103600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