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學單位:
為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教學能力水平,根據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改革方向,結合江蘇省教學能力大賽通知要求,我校將組織開展2019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現就大賽情況通知如下。
一、比賽形式
比賽分為線上評審和現場評比兩部分。在線評審主要對在線提交參賽資料進行評審。需要提交資料包括:實施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性課程標準(含授課計劃)、參賽教學內容全部教案、教學實施報告等文檔資料;教學實錄視頻(2~3 段,每段時長 13~45 分鐘,合計時長控制在 40~45 分鐘)。現場評比由選手從提交的授課計劃中隨機抽取一個教學任務,準備時間 20 分鐘(可以利用自帶資源與網絡資源),講解設計 8 分鐘,模擬講課 5 分鐘,答辯時間 7 分鐘。校內教學能力比賽,線上評審和現場評分占比分別為70%和30%。
二、比賽內容
(一)公共基礎課程
比賽內容為教育部規定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中(含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不少于 8 學時連續、完整的教學內容。應依據教育部最新印發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有關要求,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并與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以及省定教材有關內容相對應。
(二)專業技能課程
比賽內容應依據教育部最新印發的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選擇不同專業類的專業技能課程中不少于 8 學時連續、完整的教學內容,包括專業(群)頂崗實習標準中的實習項目工作任務。
三、報名要求
(一)參賽資格。
在職教師,學校正式聘用且實際授課的企業兼職教師,各地教科研機構專兼職教研員均可參賽。任何教師(教研員)同一年只能申報一個參賽作品。曾獲得往屆教學比賽國賽一、二等獎或省賽一等獎的作品原則上不能參賽。曾獲得近兩屆教學比賽國賽一等獎的主講選手不能再作為主講選手參賽。
(二)報名方式。以個人或教學團隊的名義報名;以教學團隊名義報名的,團隊成員不超過 3 人,其中企業兼職教師、教科研機構專兼職教研員最多1 人。
(三)各教學單位報名數量要求
教學單位
| 參賽課程門數
| 教學單位
| 參賽課程門數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不少于2門
| 智能工程學院
| 不少于2門
|
汽車工程學院
| 不少于2門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不少于2門
|
藝術設計學院
| 不少于2門
| 商學院
| 不少于4門
|
建筑工程學院
| 不少于2門
| 基礎部
| 不少于2門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不少于2門
|
|
|
(四)技術要求。所有文檔資料要求規范、簡明、完整、樸 實 。 每 個 文 件 分 別 以 “ 人 才 培 養 方 案 ”“ 課 程 標 準 ”“ 教案”“報告”為最后主題詞,以 PDF 格式提交,大小不超過100M。其中,參賽教學內容教案 2~4 學時/次為宜,合并為一個文件。教學實錄視頻要求采用單機方式、固定機位全程連續錄制(不得使用搖臂、導軌、虛擬演播系統等),不允許另行剪輯及配音,不加片頭片尾、字幕注解,不泄露地區、院校名稱。每段視頻文件命名有明顯區分,采用 MP4 格式封裝,每個文件大小不超過 500M。具體技術參數如下:視頻錄制軟件不限,采用 H.264/AVC(MPEG-4 Part10)編碼格式壓縮;動態碼流的碼率不低于 1024Kbps,不超過 1280Kbps;分辨率設定為 720×576(標清 4:3 拍攝)或 1280×720(高清16:9 拍攝);采用逐行掃描(幀率 25 幀/秒)。音頻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壓縮;采樣率 48KHz;碼流 128Kbps(恒定)。現場評審選手自備筆記本電腦,賽場內只提供備用計算機。
四、獎項設置
大賽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一等獎占參賽總數的 10%,二等獎占參賽總數的 20%,三等獎占參賽總數的 30%。
五、比賽進程
(一)比賽報名
各教學單位根據教學能力大賽要求,確定項目團隊填寫競賽報名表,并最遲于5.24日下班前將報名表電子稿以一點通方式發送教務處周舫。
(二)參賽資料提交
各教學單位按照資料提交要求,最遲于6.7日下班前將相關教學能力競賽資料紙質稿按要求打印9份(并提交所有電子稿壓縮包)交教務處周舫。
(三)作品評審
教務處組織校內外專家對提交競賽作品進行線上評審和現場評比,作品計劃評審時間為6.10-6.14日。
教務處
201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