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課程建設綜述
采用“平臺+模塊”式的模式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專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備的共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共性要求而設置基礎平臺;由培養各專業核心能力的課程組成各專業的核心模塊;設置可供專業群中的學生互選的專業拓展模塊,學生在修完“平臺”課程后,獲得專業共同的職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訓練,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就業需要自由選擇其中一個專業模塊進行學習,較好地解決群內各專業既彼此聯系又有針對性的問題。
加強課程規劃與建設,全面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并取得顯著成效。基礎理論以“必須,夠用”為度,加大實踐教學課時,實踐教學比例達45%以上,同時注重課程和實訓項目的綜合化建設。注重職業能力訓練,實行“證書嵌入式”教學,將計算機裝調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高級)、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圖形圖像處理高級)證書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嵌入”實踐教學環節。
進一步加強優質核心課程的建設,本專業已建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市級精品課程1門、學院精品課程6門。
本專業十分重視教材建設,教材選用嚴格審核,選用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符合課程教學要求、取材合適、深度適宜的高職高專教材,優先選用近三年國家教育部、省級規劃教材、精品教材。
二、精品(資源)課程
三、專業課程建設總結
人才的培養最終要落實在課程上。我們構建“項目主導、模塊遞進”的課程體系,首先依據專業調研結果,細分專業崗位,合理定位職業崗位,確定核心職業崗位。完成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需具備以下職業核心能力:掌握計算機系統的軟硬件維護技術;具有較強的網絡服務器、信息系統、數據中心運行與維護能力;具備較強的網絡媒體處理能力;熟悉企業網站開發方法;具有一定的數據庫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協調能力。課程教學團隊會同相關企業工程師對企業職業崗位所對應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明確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引入企業新技術,優選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并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充分研究行業企業對崗位職業技能的要求,根據各專業核心崗位選定必取和選取的職業資格(技能)證書,根據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制訂課程標準,將職業資格考證嵌入課程教學。從而推進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使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在對本專業面向的主要職業崗位、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完成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以項目為主導,按職業基礎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拓展能力、職業綜合能力依次遞進的模塊建立課程體系。為加快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步伐,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創造“隨時隨地”學習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專業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定位課程目標與標準,梳理資源建設脈絡,以項目開發過程為主線建設課程資源。課程教學資源主要以各種課程教學的多媒體素材為主,主要有課程文件、課件庫、案例庫、教學視頻庫、試題庫、教材庫、教師庫、文獻庫等數字化教育資源。使各門課程能夠成為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技能培養、企業技能培訓,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學習服務的一整套資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