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國旗護衛隊戰士護送國旗走向北京天安門廣場升旗臺。 當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群眾聚會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新華社記者唐召明攝
郭奔勝
新華網:中秋過后即國慶,雙節的天緣令全體中國人在這個秋天里,釋放出更為濃烈的家國情懷,即便有幾只“洋蒼蠅”嗡嗡亂叫,即便有經濟寒流洶涌而來,即便有腐敗分子對黨紀國法置若罔聞……但這些全都無法阻隔和消解神州大地升騰的正義力量。
這種力量叫愛國。
國慶,每當這個時刻,全體中國人更加難以忘懷中華民族所經歷的外敵入侵的屈辱歷史,過去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洗刷這個屈辱,為了讓國家高高地站立起來,拋頭顱灑熱血,求真理追光明;而今天,作為后人,在分享著先輩締造的和平生活的同時,勿忘國恥的自覺仍是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
樹欲靜而風不止,一直以來,總有那么一些人,對日益強盛起來的中國心生嫉妒,明著暗著搞小動作,甚至厚顏無恥地不斷制造“麻煩”,但這不僅不能削弱中國人民的愛國力量,反而會更加凝聚中華民族民族的堅強意志。愛國,從理性出發,這種發自心底的呼喚,將會釋放更多的“正能量”。
作為國民,我們深知,辦好自己的事,才能做好更多的事。經歷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國家的實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發展不協調、不平衡、不和諧、不可持續的現實告誡我們,辦好自己的事仍是當下中國的最強音。
本世紀頭20年是中國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即便是在國內外形勢較為復雜的現階段,執政黨和整個國家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自信,即不為任何艱難險阻所困、所擾、所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絕不動搖的戰略目標。正是有了這樣牢固的共識,中國這艘大船總能沖風破浪,勇往直前。
改革開放的中國,非常懂得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為這個國家從來都不回避自身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比如分配不公、壟斷待破、公平不足、矛盾交織等難題。但值得欣慰的是,一個共識正在全社會形成:面對難題我們不會袖手旁觀,攜手攀登才是最團結的力量,繼續改革開放才是攀登的唯一階梯。
無論是順勢而為,還是逆勢突破,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經歷了無數磨難的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愛國精神,蘊育著無窮的力量。在今天,愛國,是已融入民族精神血脈的強國力量;在今天,愛國是家國情懷的最亮底色;在今天,愛國,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溫暖著家庭,溫暖著國家,溫暖著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
愛國是一種奔騰的力量!從昨天,到今天,奔向明天。(作者系新華社江蘇分社常務副總編輯)
聲明:本欄目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