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2021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車身方向)
(專業代碼:500211)
一、招生對象與學制
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
學制:全日制三年
二、職業面向
所屬專業大類 (代碼) |
所屬專業類 (代碼) |
對應行業 (代碼) |
主要職業類別 (代碼) |
主要崗位類別(或技術領域) |
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 |
50交通運輸大類 |
5002道路運輸類 |
汽車修理與維護 (8011) |
汽車運用工程技術人員(2021800) |
汽車維修工、 汽車售后服務顧問等 |
汽車維修工(中級)或汽車運用與維修 1+X 證書 |
三、培養目標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車身方向)專業是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汽車技術與服務等職業群,具有扎實的汽車車身材料分析與應用、鈑金修復、汽車美容與裝飾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夠從事汽車保險理賠、汽車售后服務接待、二手車評估與定損、汽車鈑金修復以及車身焊接檢測與試驗、汽車涂裝技術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四、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一)素質
1.思想政治素質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人文素質
能夠熟練使用word、excel、PPT等常用計算機辦公軟件,進行文字處理、編輯排版和數據處理,能夠熟練使用軟件進行輔助設計;滿足高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核要求,能夠熟練掌握常用汽車專業英語詞匯;具備一定的英文資料翻譯、閱讀以及基本的商務英語口語溝通能力。
3.職業素質
具備與客戶、領導、下屬及其他部門在工作上進行高效率溝通的能力;具備在工作過程中準確描述、推理和歸納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有條理的把需要闡述的問題通過文字準確、清晰的與合作者進行協調并通過合作完成各類辦公事務;具備正確識別和判斷人際關系的能力,能夠在工作中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事務;具備汽車行業評估、金融、保險、財務與法律等職業基本能力,能夠適應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
4.身心素質
要求達到國家大學生體育鍛煉標準;了解心理學和心理衛生健康的基本知識;具有理智、真誠、坦蕩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
5.創新素質
具備寬廣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廣闊的視野,以及善于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論,尤其是具備良好的創造技能,包括技術創新和動手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創造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的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和物化能力。
(二)知識
1. 掌握本專業所必需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管理基礎;
2. 系統掌握現代汽車車身維修所必須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
3. 了解與汽車基本結構、汽車涂裝、汽車調色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術知識;
4. 掌握汽車故障初步判斷的相關知識。
5. 掌握服務顧問SA崗位能力相關理論知識。
6. 掌握車身維修中不同材料的零件維修對應不同維修工藝理論;
8. 知道新材料、新工藝維修方案理論。
(三)能力
1. 具有語言、文字的正確表達能力和閱讀本專業一般英文資料的能力;
2. 具有運用計算機等先進手段獲取汽車信息的能力,能夠自主學習,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3. 熟練地使用診斷儀器對汽車進行檢測診斷,并具有判斷和修復的能力,獲得汽車維修工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能獨立車進行檢測、診斷和維修;
4. 能夠對汽車及零部件的市場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管理汽車售后服務企業的能力。
5. 培養與客戶的溝通能力和技巧。
6. 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及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五、畢業資格與要求
1.畢業學分要求
“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學分≥132;“職業拓展課程”學分≥18;總學分≥152。專業必修課程學分必須全部獲得。未受過處分或者處分已撤銷。
2.計算機能力要求
獲得全國計算機一級證書或其他同等級計算機證書。
3.語言能力要求
《高職英語(一)》、《高職英語(二)》成績合格。
4.職業資格證書要求
汽車維修工中級或汽車運用與維修 1+X 證書,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可免職業資格證書要求:
(1)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或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三等以上獎項
(2)獲得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或世界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一等獎
(3)獲得專利
5.體質健康測試要求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須達標。因病或殘疾不能參加全部或部分項目測試,可向學校提交免予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申請,學校審批后方可免予執行。
六、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 課程體系架構
(1)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安排
強化基礎素質,圍繞人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設置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包括入學教育與軍訓、軍事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形勢與政策、四史教育、高等數學、信息技術基礎、信息技術基礎考證強化訓練、新一代信息技術導論、勞動實踐、高職英語、高等數學、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公共藝術、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素質教育等方面的課程或專題講座,合計46學分。
課程名稱 |
課程 性質 |
課程類別 |
基準 學分 |
基準 學時 |
學時結構 |
開課 學期 |
考核 方式 |
理論 |
實踐 |
入學教育與軍訓 |
C |
3 |
90 |
0 |
90 |
C |
1 |
考查 |
軍事理論 |
A |
2.5 |
40 |
40 |
0 |
A |
2 |
考查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A |
1.5 |
24 |
24 |
0 |
A |
2 |
考查 |
思想道德與法治 |
A |
2.5 |
40 |
40 |
0 |
A |
1 |
考查 |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一) |
B |
0.5 |
8 |
2 |
6 |
B |
1 |
考查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
A |
3 |
48 |
48 |
0 |
A |
3 |
考查 |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二) |
B |
0.5 |
8 |
2 |
6 |
B |
2 |
考查 |
形勢與政策 |
A |
1 |
40 |
40 |
0 |
A |
1、2、3、4、5 |
考查 |
高等數學 |
A |
3 |
48 |
48 |
0 |
A |
2 |
考查 |
信息技術基礎 |
B |
3 |
48 |
12 |
36 |
B |
2 |
考查 |
信息技術基礎考證強化訓練 |
C |
1 |
30 |
0 |
30 |
C |
3 |
考查 |
新一代信息技術導論 |
A |
1.5 |
24 |
24 |
0 |
A |
1 |
考查 |
高職英語(一) |
B |
3 |
48 |
36 |
12 |
B |
1 |
考試 |
高職英語(二) |
B |
3 |
48 |
36 |
12 |
B |
2 |
考查 |
體育 |
B |
7 |
112 |
12 |
100 |
B |
1、2、3、4 |
考查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A |
2 |
32 |
32 |
0 |
A |
1 |
考查 |
影視鑒賞 |
A |
2 |
32 |
32 |
0 |
A |
3 |
考查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
A |
1 |
16 |
16 |
0 |
A |
5 |
考查 |
創新創業基礎 |
B |
1 |
16 |
16 |
0 |
B |
2 |
考查 |
勞動教育 |
C |
2 |
60 |
|
60 |
C |
1、3 |
考查 |
四史教育 (思政類選擇性必修課) |
A |
2 |
32 |
32 |
0 |
A |
3 |
考查 |
合計 |
|
小計 |
46 |
844 |
492 |
352 |
|
|
(2)專業基礎課程設置及安排
專業基礎課程針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開設,包括汽車認識、汽車工程識圖、汽車商務與職業素養等課程等,合計23.5學分。
課程名稱 |
課程性質 |
課程類別 |
基準學分 |
基準學時 |
學時結構 |
開課學期 |
考核方式 |
理 論 |
實 踐 |
汽車認識 |
必修 |
B |
2.5 |
40 |
20 |
20 |
1 |
考查 |
汽車工程識圖 |
必修 |
A |
4 |
64 |
64 |
0 |
1 |
考試 |
汽車商務與職業素養 |
必修 |
B |
4 |
64 |
32 |
32 |
1 |
考查 |
汽車機械基礎 |
必修 |
A |
4 |
64 |
64 |
0 |
2 |
考試 |
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 |
必修 |
B |
2.5 |
40 |
20 |
20 |
1 |
考查 |
汽車車身修復基礎 |
限修 |
B |
2.5 |
40 |
20 |
20 |
2 |
考查 |
計算機輔助設計 |
限修 |
C |
2 |
60 |
|
60 |
4 |
考查 |
新能源汽車概論 |
限修 |
B |
2 |
32 |
24 |
8 |
4 |
考查 |
專業基礎課程學分和課時 |
|
小計 |
23.5 |
404 |
244 |
160 |
|
|
(3)專業課程設置及安排
包括汽車構造、汽車焊接工藝、汽車鈑金修復、汽車美容與裝飾、調色工藝等課程同時包含了崗位技能強化訓練,合計67學分。
課程名稱 |
課程性質 |
課程類別 |
基準學分 |
基準學時 |
學時結構 |
開課學期 |
考核方式 |
|
理論 |
實踐 |
|
|
金工實習 |
限修 |
C |
1 |
30 |
0 |
30 |
3 |
考查 |
|
汽車材料與金屬加工工藝 |
必修 |
B |
3 |
48 |
12 |
36 |
3 |
考查 |
|
汽車鈑金修復 |
限修 |
B |
4 |
64 |
12 |
52 |
3 |
考試 |
|
汽車構造 |
限修 |
B |
4 |
64 |
20 |
48 |
3 |
考查 |
|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 |
必修 |
B |
3 |
48 |
24 |
24 |
3 |
考查 |
|
汽車美容與裝飾 |
必修 |
C |
2 |
60 |
0 |
60 |
3 |
考查 |
|
汽車焊接工藝 |
限修 |
B |
3 |
48 |
24 |
24 |
4 |
考查 |
|
汽車車身測量及矯正 |
必修 |
B |
2 |
32 |
12 |
20 |
4 |
考查 |
|
二手車交易與評估 |
限修 |
B |
2 |
32 |
12 |
20 |
4 |
考查 |
|
汽車涂裝技術 |
必修 |
B |
3 |
48 |
12 |
36 |
4 |
考試 |
|
調色工藝 |
必修 |
B |
2 |
32 |
12 |
20 |
4 |
考查 |
|
1+X強化訓練與考證 |
必修 |
C |
2 |
60 |
0 |
90 |
4 |
考查 |
|
崗位技能強化訓練 |
必修 |
C |
2 |
60 |
0 |
60 |
4 |
考查 |
|
畢業設計 |
必修 |
C |
10 |
300 |
0 |
300 |
5 |
考查 |
|
崗位實習(一) |
必修 |
C |
6 |
180 |
0 |
180 |
5 |
考查 |
|
崗位實習(二) |
必修 |
C |
18 |
540 |
0 |
540 |
6 |
考查 |
|
專業課程學分和課時 |
|
小計 |
67 |
1646 |
140 |
1540 |
|
|
|
(4)職業拓展課程設置及安排
為增強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豐富學生課程,設置職業拓展課程。包括專業選修課、其他選修課、綜合素質教育、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合計≥18分。
課程名稱 |
課程 性質 |
課程 類型 |
基準 學分 |
基準 學時 |
學時結構 |
開課 學期 |
考核 方式 |
理論 |
實踐 |
選修課 |
任選 |
|
≥5 |
|
|
|
2、3、4、5 |
|
社會實踐 |
限選 |
|
5 |
|
|
|
1、2、3、4、5 |
|
素質拓展 |
限選 |
|
6 |
|
|
|
1、2、3、4 |
|
主題思想教育 |
必修 |
|
2 |
|
|
|
1、2、3、4 |
|
職業拓展課程學分和課時 |
|
小計 |
≥18 |
|
|
|
|
|
2.專業核心課程信息表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 類型 |
基準 學分 |
基準學時 |
職業能力培養 |
主要知識與技能點 |
1 |
汽車材料與金屬加工工藝 |
B |
3 |
48 |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汽車車身常見材料、演變過程、發展形勢;熟悉汽車材料的不同加工工藝,在現代鋼制車身、鋁制車身的應用下,能夠了解其不同修復工藝。 |
1. 材料的分類與應用 2. 材料的特性 3. 材料的變形形式 4. 汽車材料的加工工藝 |
2 |
汽車鈑金修復 |
B |
4 |
64 |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汽車鈑金修復工藝。 |
1.掌握常用的鈑金材料物理化學性質和加工工藝。 2.掌握鈑金設備和工具的使用。 3.熟悉車身覆蓋件的拆裝與調整。 4.車身結構件的拆解與換新。 |
3 |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 |
B |
3 |
48 |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組成與部件結構,故障診斷與維修。 |
1.轎車電子控制系統的控制原理、控制系統的組成與部件結構、工作原理。 2.故障的診斷與維修。 |
4 |
汽車車身測量及矯正 |
B |
2 |
32 |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車身電子測量儀設備使用、車身數據測量練習、車身變形部位校正修復。 |
1.車身測量量具的使用及測量方法、專用工作臺及其測量系統、車身校正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正確使用車身校正設備、車身校正過程及牽引方案。 |
5 |
汽車涂裝技術 |
B |
3 |
48 |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汽車涂裝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相關涂裝工藝和注意事項。并能完成涂層修補。 |
1.涂裝技術各方面的知識,包括汽車油漆涂層的標準、涂裝方法、涂裝工藝、設備及生產管理。 2.涂裝質量檢測、常見涂料涂膜弊病的防治、汽車涂層的修補、涂裝安全及三廢的處理等。 |
6 |
崗位技能強化訓練 |
C |
2 |
60 |
通過學習,掌握崗位基本技能,能夠獨立進行崗位常規項目進行獨立作業,掌握作業標準 |
能夠進行外板件的整形評估、整形作業、進行加強件的切割與更換等 |
7 |
畢業設計 |
C |
10 |
300 |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將理論實踐相結合,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分析和解決本專業范圍工程技術問題。 |
七、教學基本條件
(一)師資隊伍
1.教師: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具有本專業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較強的把握本專業主干課程、課程結構和技能體系,掌握本專業的主要操作技能。從事本專業教學五年以上能夠勝任本專業2門以上的專業課程。
2.兼職教師: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熱愛和獻身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尊重學生,具備良好的師德。有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自覺服從學校管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強的教學能力,原則上具備中級以上的專業對口的技術職稱。定期邀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人員開展講座論壇、沙龍等交流活動,豐富教師隊伍結構。適當聘任企業技術骨干或技術能手為兼職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并納入統一管理。
(二)教學設施
主要包括能夠滿足正常的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所需的專業教室、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等。
1.專業教室應達到的基本條件
一體化教室一般配備黑(白)板、多媒體計算機、投影設備、音響設備、互聯網接入或校園網(含WI-FI環境),并實施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安裝應急照明裝置并保持良好狀態,符合緊急疏散需求,標志明顯,保持逃生通道暢通無阻。
2.校內實訓室(基地)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1)鋼焊接實訓室
應配備多功能接線箱、保護焊機、隔擋、JTC 工具車、移動工作臺、尾氣抽排系統等。
(2)鋁焊接實訓室
應配備多功能接線箱、保護焊機、隔擋、JTC 工具車、移動工作臺、尾氣抽排系統等。
(3)外板打型實訓室
應配備多功能接線箱、介子機、電阻點焊機、隔擋、JTC 工具車、移動工作臺。
(4)調漆實訓室
應配備壓縮空氣管、費斯托打磨機、噴槍、色母等。
3.校外實訓基地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校外實習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學生與職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鞏固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平臺。基地除了作為實訓教學、職業素質訓導、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等平臺外,還是開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就業指導、服務社會等工作的多功能場所。
4.學生實習基地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具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能提供汽車車身維修、檢測與維修等相關實習崗位,能涵蓋當前相關產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可接納一定規模的學生實習;能夠配備相應數量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有保證實習生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有安全、保險制度。
5.支持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可利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信息化條件;鼓勵教師開發并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化教學條件自主學習,提升教學效果。
(三)教學資源
主要包括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教師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需要的教材、圖書及數字資源等。
1.教材選用有關基本要求:優先從國家和省兩級規劃教材目錄中選用教材。引入行業培訓教程,開發特色鮮明的專業課教材。
2.書配備有關基本要求:具有部分品牌汽車宣傳資料、維修手冊,以及汽車專業教學和學習參考書。
3.數字資源配備有關基本要求:具有部分品牌汽車維修手冊電子資料,具有部分品牌宣傳影音資料,具有部分實驗實訓多媒體資料。
(四)教學方法
為達成預期教學目標,依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車身方向)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要求、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建議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與企業共同成立課程組。倡導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勵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堅持學中做、做中學。
(五)教學評價
主要包括對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學業考核評價內容應兼顧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評價應體現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過程的多元化,如觀察、口試、筆試、頂崗操作、職業技能大賽、職業資格鑒定等評價、評定方式。
適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開展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重點由原來的知識記憶向知識運用轉變,由單純理論考核向理論實踐一體化考核轉變。其中,專業核心課程實行以形成性考核方式為主,以專業技能資格證考評為輔的綜合考核方式;實踐環節則以工作能力評價和工作績效評價為主要考核依據。考核方式改革應參考遵循下列考核原則:
1.堅持能力本位原則
在考核過程中要堅持體現學生的能力,以能力強弱來衡量學生成績的高低。注重項目技能水平考核,并擴大能力考核范圍,注重職業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拓展能力的考核。
2.開放式考核原則
采用任務、調研、操作等多種考核方式,實行學校教師、企業專家以及學生互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3.考核難易適度原則
在試題的難易程度上要保證均衡,既能使學生成績呈現正態分布,反映出學生對知識、能力的整體掌握情況,又能使學生成績有真實的區分度,反映出個體學生的能力差異。
(六)質量管理
建立健全校院兩級,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運用系統方法,依靠必要的組織結構,統籌考慮影響教學質量的各主要因素,結合教學診斷與改進、質量年報等職業院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工作,統籌管理學校各部門、各環節的教學質量管理活動,形成任務、職責、權限明確,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質量管理有機整體。
八、制訂與實施說明
(一)制訂說明
(1)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據、思路和培養特色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和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的不斷推進,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之路,制訂基于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方案勢在必行。
制訂流程包括:社會調研,專業委員會研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在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面向汽車及零部件售后服務和管理崗位群定位培養目標,根據各崗位及流程的要求確定培養規格,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個方面構建售后服務崗位職業能力體系,并以汽車及零部件售后服務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
1.以職業生涯為目標,確定開發方向
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是實現學生自身發展和企業發展的結合點,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應使學生獲得與企業發展需要相一致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態度,適應高職學生的特點,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確定課程結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要對工作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過程實際需要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課程,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按照工作崗位的不同需要劃分專業方向。應盡早讓學生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3.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確定課程內容圍繞職業能力設計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目標,以及相應的實踐活動。同時,避免把職業能力簡單地理解為純粹的操作技能,突出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注重創設真實的職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復雜的工作關系中作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能力。
4.職業標準為依據,確定專業技能要求職業(行業)標準是在分類基礎上,根據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滿足首任職業崗位(群)的人才規格要求,明確職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種類和等級,將職業資格認證標準融入培養目標。課程標準要涵蓋職業標準,課程考核應與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
5.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建議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能力為基礎,徹底改變以 知識為基礎設計課程的傳統,真正以崗位能力為基礎設計課程。鑒于課程特點,在實施中應注意解決好如下問題:教學團隊的職業能力、執教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開發能力應進一步提高,主要對策是送教師參加培訓、進修學習、到企業鍛煉等。工學結合優質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主要對策是把握工作過程課程特征,確定典型的學習情境。配套的工學結合教材開發,主要對策是由工學結合優質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人員擔任教材開發工作。方案實施的監控與質量保障,主要對策是項目實施指導教師、實訓基地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建立密切合作,定期研討總結,及時溝通、反饋、糾偏,以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建立以過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為主體的考核與評價機制,主要對策是采取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方案,將平時作業、課堂討論、小組項目學習與期末的綜合性考核相結合,引入企業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學校、社會、企業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2)學分學時設定及占比
教學計劃總學分為154.5學分,總學時2894課時;其中通識教育課程的學分為46學分,占比為29.77%;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學分為90.5學分,占比為58.57%;選修課學分為≥5學分,占比為3.2%。實踐性教學課程課時為2052課時,占比70.9%。符合教育部有關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二)其他
制定團隊組成:行業、企業專家,校內外專家,專業負責人、汽車專業專任教師。